摘 要:當代中國法治文明建設開辟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法治發展的新道路。在探索和發展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的歷程中,我們積累了極為寶貴的經驗,主要包括: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賦予傳統中華法治文明時代化現代化新內涵,堅持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道路和新體系,構建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格局和新形態,為加快建設良法善治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法理支撐,為推動世界法治文明發展進步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力量。
關鍵詞:現代化;中華法系;中華法治文明;法治體系;法治道路
作者李林,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100720)。
一、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內涵
法治文明(Civilization of Rule of Law)是人類運用法律駕馭自我、改造世界的精神成果、制度成果和實踐成果的總和,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當代中國,與“法治文明”概念在外延上密切相關的是“政治文明”“制度文明”這兩個概念?!罢挝拿鳌笔侵溉祟惿鐣沃贫?、政治觀念和政治活動等的進步狀態和政治發展取得的成果?!爸贫任拿鳌笔钦挝拿髦贫然?、法治化、程序化的集中體現。與“法治文明”概念在內涵上比較接近的是“法治文化”概念。在中國語境下,上述概念的含義既有區別,又彼此融貫。
西方歷史上,文明(Civilization)一詞產生于近代英國。18世紀初,蘇格蘭的民法開始與英國的普通法融合起來,產生了“文明”這個詞,意指法律或審判。1755年,世界第一部英語詞典《英國語言辭典》(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把文明的基本含義解釋為“民法專家或羅馬法教授”??梢?,“文明”一詞從在西方近代產生時起,就與法律或法治有著內在而深刻的淵源。19世紀以后,文明主要指開化、文化、文雅等。英國歷史法學派的代表人物亨利·梅因在《古代法》一書中,曾經對文明的法律意義做了回答。梅因提出:“一個國家文化的高低,看它的民法和刑法的比例就能知道。大凡半開化的國家,民法少而刑法多,進化的國家,民法多而刑法少?!笨梢哉f,人類法治文明的演化發展,既是催生西方“文明”一詞的直接淵源和動因,又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標尺。
法治與人類文明進程相伴相生。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董必武曾說過:“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后,說到文明,法制要算一項,雖不是唯一的一項,但是主要的一項?!睆囊欢ㄒ饬x上說,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法律進化和法治文明的發展史?;仡櫲祟愇拿魇?,從“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同態復仇”,發展到財產刑、自由刑、生命刑,從“水審”“火審”的神明裁判發展到法官依法裁判,從“罪刑擅斷”發展到“罪刑法定”,從人與人的身份依附關系發展到契約法律關系,從專制獨裁體制發展到民主憲制政體,從人治走向法治……都記載并標識了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歷史。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中華法治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內涵豐富、源遠流長,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力和深厚的法治底蘊,是人類最燦爛的法治文明之一。早在公元前21世紀,中國就已經產生了早期習慣法。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出現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典。秦朝統一中國后,全國統一度量衡,推行以法治國,形成了中華法系的雛形,后經過西漢和東漢以及三國、兩晉、南北朝長達八百多年的發展,到隋唐時期中華法系逐步成熟。在《貞觀律》基礎上修訂而成的《唐律疏議》,不僅創造了以禮法合一、法德并用、德主刑輔為主要特征的代表性法典,為大唐盛世奠定了法律基石,而且標志著中華法系走向鼎盛和完備。清末以后,中華法系命運多舛、影響漸弱。從比較法視角來看,中華法系在世界主要法系中自成一體、獨樹一幟,曾經對世界法治文明,尤其是對東亞和南亞法律文化產生過重要影響。
中華法系作為傳統中華法治文明的代表性、標志性成果,其“出禮入刑、隆禮重法的治國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理念,天下無訟、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慎刑思想,援法斷罪、罰當其罪的平等觀念,保護鰥寡孤獨、老幼婦殘的恤刑原則,等等,都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智慧”。傳統中華法治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法治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的新內涵,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一)現代化的法治文明。與傳統中華法治文明相比較,當代中華法治文明是一種具有“現代性”和“現代化”特征的法治文明?,F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既賡續傳統中華法治文明的內在精神和思想精華,更彰顯21世紀中華法治文明的時代性、創新性和國際化、現代化等時代特征;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既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從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進了中華法系從價值理念、文化底蘊、制度構建、治理經驗等方面的時代性升華、現代性復興,同時又賦予了傳統中華法治文明全新的時代內涵,使古老的中華法系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其中,最關鍵的是堅持和凸顯中華法治文明的現代化。為此,不僅要繼續推進歷史上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精神血脈的現代化復興,更要面向世界和未來促進當代中國法治的現代化發展。
(二)包容性的法治文明。與當代西方法治文明相比,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是一種具有“民族性”和“包容性”的法治文明。我國基于“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和現行憲法確立的特別行政區制度,在統一的國家之內,形成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不同社會制度性質法治共存的社會形態;在法治統一的憲法原則下,存在社會主義法系(中國內地)、大陸法系(澳門特別行政區和中國臺灣地區)、英美法系(香港特別行政區)三種不同法系、四個不同法域(中國內地和香港、澳門、中國臺灣四地),呈現出國家領土、國家主權、國家憲法的完整統一性和一個主權國家中法治文明多樣性并存的現象。在比較法意義上,還表現在一個主權國家中具有某些“混合法系”(Mixed Legal System)的法理特點?,F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形態,凸顯新時代中國法治文明的民族性、開放性、包容性以及中國化、中國特色、中華文化等特征,強調堅持從當代中國國情和法治建設實際出發,走中國式現代化法治道路,借鑒包括西方兩大法系的法治文明在內的人類法治文明成果,求同存異、包容互鑒地融合世界法治文明,運用法治力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類法治文明進步。其中,最關鍵的是堅持和體現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的民族性和包容性?,F代化中華法治文明,必須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同時面向世界和未來,兼收并蓄、包容天下。它不僅深深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法治文化,堅守法治文明的“中華基因”“中華血脈”和“中國底色”,而且以胸懷天下的開放包容態度,廣泛吸納一切人類法治文明創造的有益成果。
(三)新時代的法治文明。與新中國成立以來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不同時期的法治文明建設相比,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是一種具有“新時代”和“新階段”特征的法治文明?;谥袊厣鐣髁x新時代的歷史新起點,立足社會新矛盾、堅持時代新思想、著眼未來新目標,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愈來愈重視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全力以赴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毫不動搖推動新時代法治現代化建設創新發展。其中,最關鍵的是構建和彰顯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的新形態。它以全新的理念、思想和方法界定法治文明,運用古今中外的政治智慧設計法治文明,立足治國理政戰略全局創新法治文明,在執政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動用全社會力量和資源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動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全方位、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二、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道路
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道路,具體講就是執政黨領導人民開辟和拓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中國式現代化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偨Y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蔼毺氐奈幕瘋鹘y,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國情,注定了中國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現代化法治發展道路。
(一)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道路的歷史和實踐基礎。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歷史邏輯的必然結果。自戊戌變法和清末修律起,不少仁人志士試圖變法圖強,在中國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 的政治模式,但最后都以失敗而告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每一種法治形態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每一條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種政治立場?!敝型鈿v史反復證明,照搬照抄別國的政治制度和法治模式,亦步亦趨照走別國的法治道路,都注定不會成功。
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道路,是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實踐邏輯的必然要求?!皬囊呀泴崿F現代化國家的發展歷程看,像英國、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呈現出來的主要是自下而上社會演進模式,即適應市場經濟和現代化發展需要,經過一二百年乃至二三百年內生演化,逐步實現法治化,政府對法治的推動作用相對較小?!倍录悠?、韓國、日本等一些亞洲國家,其法治發展過程“呈現出來的主要是政府自上而下在幾十年時間快速推動法治化,政府對法治的推動作用很大”。而在中國,要在短時間內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必須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形成政府和社會雙向互動的合力,共同推進法治化。
(二)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道路是中國走向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中國現行憲法把法治建設、文明建設和現代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統籌安排,明確提出現代化國家建設的目標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治……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F行憲法為全面建設現代化法治文明國家、法治文明社會,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據和最高法治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遍覽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蓖苿诱挝拿?、制度文明和法治文明全面發展,加快實現現代化國家建設目標,必須堅定不移堅持法治,毫不動搖反對人治,堅決鏟除人治滋生的土壤,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治發展道路,推動傳統法制形態向現代法治文明全面轉型升級;必須加快法治現代化發展步伐,加強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和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建設,“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促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三)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道路的核心要義和最本質特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從中國特色政治邏輯和法治邏輯的緊密結合上,集中彰顯了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道路的核心要義。其中,“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共同決定了法治體系的政治本質,保證了法治發展的前進方向。
(四)學習借鑒人類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走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發展新路,“不等于關起門來搞法治。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對于各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具有普遍意義,我們要學習借鑒世界上優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絕不能盲目對標、照搬照抄?,F代化法治文明建設必須立足本國的歷史文化國情和現實政治經濟社會條件,走符合本國實際的法治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并沒有定于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為美好現實?!痹谖覀冞@個十四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建設法治文明,拓展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道路,建構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形態,建設現代化中華法治強國,同樣如此。道路事關前途、決定命運?!霸趫猿趾屯卣怪袊厣鐣髁x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苯ㄔO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必須“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走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決不能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
三、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體系
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體系內涵豐富,涉及法治文明建設的不同范疇、層面、領域和環節,但在制度文明層面,本文主要是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一)建設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體系的主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建設法治體系的主要目標任務,就是要“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改革開放以來,通過明確設定法治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引導中國實現了從新時期“形成法律體系”,到新時代“建設法治體系”轉型升級的重大轉變。這一歷史性轉變,深刻反映了中國法治文明建設求真務實的實踐特色,客觀展現了開辟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法治道路的階段性特征。
(二)建設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體系的理論意義。明確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對人類法治文明作出的重大原創性貢獻,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范圍內也具有獨創性。特別是,由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憲法和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領導地位和關鍵作用所決定,建設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體系,創造性地把國家法律和執政黨黨內法規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制度治黨、從嚴治黨有機統一起來,努力形成國家法律制度和黨內法規制度相輔相成,全面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相得益彰的治國理政格局。用法治體系全鏈條、全過程、系統化地規范權力、制約監督權力,用憲法法律和制度體系的“緊箍咒”管住管好權力,是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體系從法學理論、法律制度到法治實踐作出的重大創造,是對人類法治文明貢獻的中國智慧。
(三)建設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體系的實踐意義。新時代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更加注重并確保憲法和國家法律體系、黨內法規體系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實施。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全面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持續加快立法步伐,截至目前已制定現行有效法律293件,行政法規600余件,地方性法規12000余件,國家法律體系不斷完善。執政黨持續加強黨內法規建設,迄今共制定了3718部現行有效黨內法規,比較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業已形成。
現代化法治文明是國家憲法和法律體系得到自覺遵守和有效實施的一種良好秩序狀態。憲法和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實踐;憲法和法律的功效不在于文本,而在于行動。為了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加強立法生產的大量“紙面和條文上的法律”,切實變成行之有效的“行動和生活中的法律”,必須更加重視憲法和法律實施和實效,保證并提升法治實施效能,實現良法善治;必須努力健全法治體系,完善法治實施機制,立足中國法治基本國情,遵循法治實踐基本規律,把法治實施的各個主要方面緊密聯結起來,把法治運行的各個環節深入貫穿起來,尤須要把執政黨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納入整個法治體系做出統籌安排。
從根本上講,建設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體系,是由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是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法治體系”。在我國,“中國共產黨執政,各民主黨派參政,沒有反對黨,不是三權鼎立、多黨輪流坐莊,我國法治體系要跟這個制度相配套”。
四、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新格局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既是新時代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也是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建設的一項宏大戰略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法治興則民族興,法治強則國家強。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堅定不移走現代化法治強國之路,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快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逐步形成了建設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的新格局。
一是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的頂層設計。執政黨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加強對全面依法治國的堅強領導,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加快法治中國建設,做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決定,設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制定“一規劃、兩綱要”和《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等規范性文件,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擘畫了未來藍圖,為建設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指明了發展方向。
二是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的整體格局。堅持在全面推進“五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國家文明建設大格局中,深入推進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建設,使法治文明建設不僅參與和融入國家文明建設體系,而且為國家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制度化、法治化保障。與此同時,努力構建新時代法治道路、理論、體系、文化“四位一體”的法治發展格局,為全社會堅定“四個自信”提供法理依據,為加強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建設提供戰略支撐,為全面依法治國打下堅實基礎。
三是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的建設方略?!白プ》ㄖ误w系建設這個總抓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憲法權威和尊嚴,深入推進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堅持“共同推進、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立法、執法、司法、守法、護法,奮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和法治中國;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強國際法治建設,促進中華法治文明與世界法治文明交流互鑒,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中國法治貢獻。
四是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的重點突破。堅持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系,在改革中不斷完善法治,用改革方式為法治文明提供新動能,推動立法、執法、司法、守法、護法持續協調發展。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從推進司法改革、到實施政法改革,再到深化法治領域改革,通過一系列“自我革命”的政法改革和法治改革,不斷破除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發展遇到的觀念藩籬和體制機制障礙,不斷提高全面依法治國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斷增強法治文明建設的主動性、自覺性、創造性,著力抓住法治體系這個“骨干工程”,推進國家治理各領域的全面現代化,推動中國現代化法治建設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五、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的世界意義
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不僅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偉大創造,也是中國法治對世界法治文明進步的卓越貢獻,是21世紀人類法治文明在東方大國產生的重大創新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實踐價值和世界意義。
(一)豐富了人類法治文明的理論內涵。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規律,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新發展新飛躍,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國新思想新理念新舉措,提出了法治文明的一系列原創性概念、判斷、范疇、理論,如“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等,不僅深刻推動了中國特色現代化法治理論創新發展,而且極大豐富了人類法治文明的理論內涵。習近平法治思想“給世界奉獻了一種全新的法治理論體系,為發展中國家建設法治現代化提供了中國經驗……已成為閃爍在人類政治文明燦爛星辰中的‘東方之光’”。
(二)創新了人類法治文明的制度形態。把法治文明建設與制度文明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全面推進國家治理和社會文明的制度化、法治化,持續推進“制度之治”“規則之治”和“法律之治”,是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彰顯“中國之治”的重要特征和顯著優勢。新中國成立以來,執政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愈加成熟、愈加定型的中國式國家制度、法律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現代化文明建設提供了充分制度保障?,F代化中華法治文明堅持憲法規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堅持在憲法框架下加強和推進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充分彰顯了“中國制度之治”的顯著優勢,推動了人類法治文明制度新形態的創新發展,為人類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進步提供了中國樣板,為世界法治文明的制度建設作出了中國貢獻。
(三)拓展了人類法治文明的道路選擇。在現代化法治發展的模式借鑒和路徑選擇上,中國既不能采行英國、法國、意大利等西方國家那種由內部產生、用數百年時間逐漸演化的法治發展模式,因為中國的法治現代化建設等不起;也不能采行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那種由政府主導照搬照抄西方法治、全盤移植速成的法治建構模式。經過黨領導人民共同努力,中國現代化法治道路創造了人類法治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法治現代化文明化的途徑,為豐富人類法治文明增添了充滿活力的中國元素,為人類對多樣性法治文明類型的探索和選擇提供了中國方案。
(四)為人類文明互鑒提供中國經典范例。中華文明自古就有開放包容的傳統,在與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中華法治文明堅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價值理念,尊重各國人民對其法治文明發展道路的自主選擇?!昂推?、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痹跇嫿ㄈ祟惷\共同體的世界潮流中,中國秉持全人類的共同價值,高擎人類文明進步的理想旗幟,追隨先輩法治文明的前進腳步,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例如,在法學研究、法學教育、法治文化交流、法治人才培養等領域,持續開展雙邊和多邊的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加強立法領域的比較研究、經驗交流和學習互鑒,以良法保障人類文明,推動全球善治;深化司法領域的國際合作,完善司法協助體制,擴大司法協助覆蓋面;共同防范和打擊恐怖主義,打擊嚴重國際犯罪;不斷加強法治領域的國際合作,義無反顧地推動現代化中華法治文明從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到影響世界,為促進人類多樣化法治文明的包容發展創造了中國經典,為推動世界多樣性法治文明的交流互鑒提供了中國范例。
(五)為變革全球治理體系貢獻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球治理體系正處于調整變革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做全球治理變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敝袊鴪猿纸y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在不斷加強國際法治建設進程中,“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對那些不公正不合理、不符合國際格局演變大勢的國際規則、國際機制,及時提出改革的方案,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貢獻中國智慧,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國際公平正義貢獻中國法治力量。
?。ū疚淖⑨寖热萋裕?/p>
原文責任編輯:李樹民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