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新時代的智慧社會: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戰略研究》,王世福 張振剛 著
科學出版社 2021年9月出版
自2008年智慧城市理念提出以來,我國的智慧城市實踐由政府頂層設計、企業研發應用、學界理論研究、社會積極互動等共識和合力持續推進,在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為不斷滿足城市人民更美好的生活需要作出了重要貢獻。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感知中國社會變化需求,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各項事業,制定了“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方針。這預示著我國城市社會將向更“智慧”的方向發展,物聯限制、時空約束將進一步被“智慧技術”打破,但技術只是手段,城市中的人,才是科技真正服務并受益的最終對象。為此,智慧城市進一步發展下的社會是個什么樣的形態?它的發展戰略目標和任務應是什么?皆是新時代中國城市與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問題。
恰逢王世福、張振剛兩位教授合著的《邁向新時代的智慧社會: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戰略研究》一書,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借鑒。該書既有嚴謹的理論思考與推演,又有豐富的實際案例分析;既具有國際視野,又扎根本土國情。該書以中國步入“城市社會”為契機,對智慧城市的內涵與概念框架進行了深入系統的論述,創新性地提出了智慧城市系統模型的三個層次、五個體系及其建設重點,為新時代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智慧、創新未來智慧城市建設與治理提出了理論建構與行動方向的解答。
該書呈現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立足國情。根據中國城市化的歷史階段梳理和國際經驗對比,針對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經濟與社會的動態均衡,中國城市社會的美好前景是率先邁向智慧社會的構想。該書鮮明地指出了“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社會建設重視不足,公共服務供給和公共管理水平明顯滯后于經濟和空間的城市化”的問題,據此提出了構建更和諧、均衡的城市經濟、社會活動體系的核心建議,符合我國的實際需求。其中,經濟活動體系合理高效,擁有充滿創新能力的產業體系,并反哺社會治理;社會活動體系則著重在數據賦能下進行社會治理創新,頗有深度。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該書將智慧城市的社會活動體系理解為社會數字治理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集合,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運作的特征,并精要地總結了其三大應用方式。一是電子政務,通過信息共享、資源整合、業務協同實現一站式政務服務和及時、精準的智能化決策;二是智慧公共服務,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創新供給模式,突出強調人的核心價值和能動作用,實現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高效便捷的智慧化供給;三是智慧社會治理,通過信息開放、公眾參與促成多元主體基于共同目標的合作,實現積極的社會互動,市民、公私機構及政府通過合作、協商、伙伴關系,處理城市公共事務或者實現協同發展,促進社會進步。這些,皆將有效地促進中國式智慧社會的建設基礎,也為解決城市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一種新的智慧化方案。
二是提出智慧城市系統模型及發展戰略。該書基于嚴謹的理論邏輯與充分的實證論據,深入論證了系統要素在各層次、各子系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關系,在系統的各維度提出細化的戰略發展對策;知識與技術體系與空間與環境體系共同組成智慧城市的支撐基礎,分別以信息技術進步和空間品質優化的不斷演進,構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平臺;社會活動體系與經濟活動體系互為關聯并相互制約,實現公平與效率的均衡;戰略體系作為統領,實現各體系的總體動態均衡。書中指出,智慧城市的五個子系統應相互促進:在“經濟—社會”領域,實現經濟與社會的相互促進、均衡發展;在“經濟—知識與技術”領域,以知識與技術創新驅動智慧經濟建設,加快“工業4.0”進程”;在“社會—知識與技術”領域,發揮智慧治理對提升社會管理的支持作用;在“社會—空間與環境”領域,關注不同社會群體的需要,實現空間公平的價值訴求;在“經濟—空間與環境”領域:優化產業布局,滿足新經濟、新產業的空間訴求;在“知識與技術—空間與環境”領域,強化空間感知,縮小距離隔閡。
三是智慧城市群的拓展及智慧社會的展望呼應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該書根據我國城鎮化的發展趨勢,展望了“智慧城市群”及“智慧社會”等關鍵外延?!爸腔鄢鞘腥骸辈⒉皇呛唵蔚亩鄠€城市的集合,而是城市群在信息通信技術更智慧地運用至區域層面的高級城市形態?!爸腔凵鐣笔且灾R與信息技術支撐,具有均衡的經濟與社會活動體系,是在美好空間環境中實現科技智能向社會、向人的內涵的全面滲透,是對中國城市社會美好前景的綜合描述和具體構想。
總體而言,該書以智慧城市發展戰略的頂層目標響應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以“邁向新時代的智慧社會”為目標,建構多學科協同研究框架,論述智慧城市在推動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實現更高更和諧新型人類城市文明的理念與策略,為新時代我國智慧城市的戰略愿景、戰略目標、戰略任務、戰略重點及戰略執行措施提出了獨到路徑和構想。該書可謂是智慧城市研究及實踐相關的跨學科、跨行業人員的營養讀本。
【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學術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