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呼吁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落實全球發展倡議。中國全球發展理論探索與中國國際發展戰略研究亟需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國際發展學科建設與國際發展人才培養也日益迫切。
當前,國際發展學科在中國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奇跡般的經濟增長,在減貧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在贊嘆中國國際發展成績的同時,國際學界和政策界越來越希望能夠扎根于中國轉型與發展的第一手經驗,探究中國發展經驗的世界意義。
國際社會期待立足中國經驗進行國際發展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國際發展學科在中國卻剛剛起步。國際發展是以發展問題為導向,從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等基礎學科獲得給養,以發展理論創新為根基,以政策實踐為著力點的復合型學科。該學科致力于從國際規則的設定、國家發展戰略與政策制定等方面入手,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包容性、可持續性的經濟結構轉型。
牛津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國際一流的學府在二戰后已經逐步建立起了國際發展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基礎。我國高校在國際發展領域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令人欣喜的是,隨著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的成立,國際發展學科在國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發展合作研究院在國際發展學科建設方面做出了開拓性的努力。
中國引領的發展融資機構的復興亟需原創性的發展融資理論。當前,中國正在引領發展融資機構在全球范圍內復興,在中國的引領和推動下,新開發銀行和亞投行相繼成立,致力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促進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
在多邊合作框架下倡議成立多邊開發銀行的同時,中國的國別發展融資機構在我國的金融體系中也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其總資產之和高達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0%以上。以國家開發銀行為例,其總資產高達17萬億元人民幣,高于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和區域性開發銀行的資產總和。國家開發銀行不僅通過中長期融資推動了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而且也已經成為中國對外投融資合作的主力銀行,足跡遍布亞非拉和“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
發展融資機構的復興亟需自主創新的發展融資理論。主流經濟學界長期以來忽視了對發展融資機構開展嚴謹、系統的學術研究。經典的金融經濟學教科書往往關注資本市場和商業銀行的運作,對發展融資機構的描述寥寥無幾。學術研究的匱乏導致了主流發展政策界片面地強調發展中國家應當效仿當前的發達國家,培育資本市場,從而忽視了具有準公共部門屬性的發展融資機構在促進后發經濟體實現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方面所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以世界銀行的旗艦全球金融發展報告為例。它認為發展中國家政府不應該成立國別開發銀行,因為發展中國家的制度環境差,難以建立起良治的開發銀行,而且歷史上開發銀行往往都以失敗而告終?;诒本┐髮W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同法國開發署聯合建立的全球首個發展融資機構數據庫的數據,我們發現,這樣的理論無法解釋三大謎題。這三大謎題具體是:第一,為什么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歷史和當今時代都紛紛成立了發展融資機構?第二,并非所有的開發銀行都以失敗而告終,為什么有的發展中國家在歷史上建立起了有效的開發銀行,成功地促進了經濟結構的轉型?第三,為什么國家層面治理差的國家卻能夠建立起專業性比較強的開發銀行?上述三個謎題為原創性理論創新提供了機遇,鼓勵學者不畏權威,反思已有主流理論的局限性,深耕發展融資機構的實踐,實現學理上的原創性理論創新。
展望發展融資的研究前景,學界同仁們可以致力于以下研究選題。第一個選題就是,政府為何建立起專門的發展融資機構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而并不是委托國有商業銀行或者是通過財政手段來解決這樣的問題?換言之,發展融資機構在解決市場失靈方面的比較優勢是什么?第二個研究選題是,如何解釋發展融資機構會產生不同的發展績效結果?為什么有的相對成功,而有的卻以失敗而告終?學理上對該問題透徹的研究,有助于完善發展融資機構的制度設計,更好地發揮其潛力,有助于解決市場失靈,也能確保其免受政府失靈的影響。第三個選題是,如何改革國際發展融資規則,更好地發揮發展融資機構促進經濟結構轉型方面的作用?
扎實的學術研究有助于為改革國際發展規則提供學理支持。當前的國際發展融資規則,比如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出口信貸的君子協定,還有世界銀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都是以發達國家為主而設定的國際規則。它們的初衷雖然是為了吸取歷史教訓,加強國際協調,避免債務危機再度發生,但是其背后暗含的發展理念是有待商榷的。比如出口信貸君子協定,過于強調自由市場的作用,認為官方出口信貸機構應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金融系統的干預。但實踐過程中發現,官方出口信貸退出以后,私營資本并沒有自動涌入到基礎設施投資領域。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教材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重要抓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所強調的,學科體系同教材體系密不可分。學科體系建設上不去,教材體系就上不去。反過來,教材體系上不去,學科體系就沒有后勁。只有抓住了教材建設這個“牛鼻子”,才能扎實推進國際發展學科建設。
《國際發展融資》(黃梅波、陳燕鴻編著,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2022年)系統全面地介紹了有代表性的多邊和國別開發銀行,涵蓋了這些發展融資機構的財務運行、業務運行、項目評估、治理框架等多個維度。這本教材是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致力建設的國際發展系列教材之一,也是發展融資領域的首部中文教材,為我國的國際發展學科建設做出了開拓性的努力。在對國際發展目標與國際發展融資體系進行介紹的基礎上,作者對國際多邊發展融資機構(包括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傳統多邊發展融資機構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等新興多邊發展融資機構)、美德日等發達國家及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國別發展融資機構、中國的發展融資機構的理論基礎及機構運營機制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探討了國際發展融資體系面臨的主要問題及中國在國際發展融資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本教材有助于掌握代表性發展融資機構的基本情況以及運作機制,有助于后續展開深入的學術研究。
(作者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