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眾號
中國學派
學術匯
新浪微博
今日頭條號
近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詳細]
1月7日,“未來教育峰會—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F0701)2023年會”在線上舉行。[詳細]
責編:畢 雁電話:010-84758811 投稿郵箱:jiaoyuxue_cssn@163.com
教育學原理
對照民法典的編纂,編纂教育法典也將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詳細]
教育史
鄧小平的留學思想對于新時代繼續深化改革、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詳細]
高等教育
“創新”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旋律、最強音。[詳細]
職業教育
教育部等三部門公布的第二批全國職業教育教師企業實踐基地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職業教育法的重要...[詳細]
學前教育
“馬賽克方法”是傾聽幼兒的有效工具,我們嘗試將其引入校地合作的區域教研活動中。[詳細]
成人教育
通過引入經驗的視角,揭示了“生活世界”字面后的“生活”和“世界”雙重維度。[詳細]
比較教育
英國中小學通過共享課程規劃資源、革新教學評估方式、減輕非教學性任務以及提供早期職業培訓等方式,為...[詳細]
基礎教育
讓具備拔尖創新潛質的學生不被壓制在一個人為設定的高度。[詳細]
課程與教學論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工作的重要論述,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遵循。[詳細]
教育技術學
以智慧校園建設及其現代化特征引領學校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升級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