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趙徐州 曾江)1月10日,遂寧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家研討會在遂寧市舉行。四川稻城皮洛遺址2021年以大量發現的阿舍利手斧等遺存,成為世界性重大考古發現。記者從研討會上獲悉,遂寧桃花河遺址再有重大考古發現——遺址發現手斧、手鎬、重型刮削器以及南方曠野遺址中罕見的動物化石等遺物,年代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專家認為,這是皮洛遺址之后,四川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且罕見的大型曠野遺址,是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遂寧市桃花河遺址暨四川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專家研討會在遂寧舉行。
遺物豐富 序列連續
2021年,四川省遂寧市文管所聯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涪江流域開展主動考古調查工作,在涪江流域獲得包括明確舊石器時代遺存在內的一系列重要發現。這一發現引起了相關主管部門重視。此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2年5、6月和2022年11月分別在涪江流域遂寧段和涪江流域綿陽段開展了舊石器考古專項調查,分別于遂寧市和綿陽市發現了20多處舊石器地點,它們皆位于涪江流域三、四級階地上。調查發現手斧、手鎬、重型刮削器等數百件典型石制品,充分展示了在涪江流域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工作的極大潛力,并在6月2日發現遺物豐富、地層堆積較好而又正在被基本建設破壞的桃花河遺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研究所所長、桃花河遺址考古項目領隊鄭喆軒在研討會上介紹,2022年7月,為配合當地基建工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桃花河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該遺址位于四川省遂寧市射洪市香山鎮,包含鄢家溝和田家灣兩個地點,均屬涪江左岸階地。桃花河遺址鄢家溝地點位于香山鎮梁陳村,初步認為屬涪江左岸三級階地,階地面呈東西走向,面積巨大,達9萬余平方米。田家灣地點位于香山鎮新城壩村,初步認為屬于涪江左岸四級階地。
桃花河遺址位置。 資料圖片
本次發掘初步揭露了三期舊石器時代文化。三期文化自下而上,發展連續貫通,但又呈現出階段性差異。其中,第一期在石制品組合中含有較高比例的大石核、大石片以及以大石片為毛坯的重型刮削器,此外含有少量手斧、手鎬、石刀等較典型的大型切割工具。第二期石制品尺寸有所縮小,大石核、大石片和重型刮削器較第一期比重下降,中小型石核、石片和工具比重上升,存在中小型石片工具。第三期基本不見大石片及重型刮削器,以中小型石核、石片和工具為主,且對石料有一定選擇性。三個文化期均發現了石制品密集區,不同密集區各具特色,多數石制品沒有風化、磨蝕痕跡,有的石制品碎片則可以成功拼合,初步表明遺址為原地埋藏,為討論人類行為模式、遺址功能分區和空間結構提供了線索。此外,遺址也發現了數十件動物化石,初步判斷有鹿、牛、馬等大中型食草類動物。
據介紹,桃花河遺址測年工作正在開展,根據現有考古材料以及初步的文化因素分析,專家認為桃花河遺址的年代初步估計在距今20萬年至5萬年之間,更準確的年代將以后續光釋光測年為準。
舊石器遺址又一重大考古發現
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對桃花河遺址的價值進行了高度評價,表示這是我國舊石器考古非常重大的突破。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王幼平介紹,中國南方舊石器考古從廣西百色到陜西漢中頻有發現。發現的遺址不少,但出土的石制品數量卻并不多,桃花河遺址面積大、發現遺物多、密度高,應該屬于基本營地或中心營地,提供了非常豐富的信息,這是期待已久的遺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高度評價了桃花河遺址的重大意義,稱其是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高星表示,桃花河遺址首先是一處原地埋藏的舊石器遺址。在考古工作中,原地埋藏的遺址難能可貴,保留了原生的信息,人類活動信息得以保存。遺址地層也非常清楚、埋藏狀況完好,這種保存完好的方式,把地質條件和地貌特點、古人類生存環境以及人類行為等文化信息融為一體。此外遺址多層位、多時段,分層清楚明確,人類活動信息分辨率高,可以據此建立特定時段文化演變的序列。高星建議遺址盡快推薦申報第9批全國重點文物單位,并爭取將遺址規劃為考古遺址公園并建設考古博物館。
研討會上,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夏正楷、張家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王社江,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霍巍、呂紅亮等都對遺址的重要價值進行了高度評價。夏正楷建議考古人員要特別重視遺址地貌問題,未來如果沿著涪江和嘉陵江流域相同的階地調查,可能會有更多重要的發現。因為這種遺址活動面開闊,埋藏的遺物會非常豐富。呂紅亮則建議盡快給出遺址測年結果,給學術界提供更準確的研究材料。未來針對相關工作進行繼續研究。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