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趙徐州 曾江)資陽濛溪河遺址考古發掘專家座談會近日在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舉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2年配合基本建設在對該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了石器、動物化石以及植物等豐富的遺物。專家認為,濛溪河遺址對重新認識“資陽人”和研究四川盆地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生計模式、古環境地貌等學術問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遺址出土部分石制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遺址出土部分動物化石。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20世紀50年代,“資陽人”頭骨的發現引起了世界關注?!百Y陽人”頭骨化石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次發現的人類化石,是中國南方早期現代人的典型代表,對研究中國西南地區乃至東亞人類演化和遷徙具有重大意義。70年之后,舊石器遺址在資陽再露頭角。2021年9月,因洪水導致河岸垮塌,沖刷出部分動物化石、石制品等遺物,經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研究所所長鄭喆軒現場勘察,發現保存較好的地層剖面。由于垮塌嚴重,2022年1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研究所聯合資陽市文物局、雁江區、樂至縣文管所聯合展開遺址搶救性發掘工作,一方面為了對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保護一批重要舊石器時代遺存,另一方面初步理清遺址環境、年代和文化面貌問題,從而能為鯉魚橋、資陽人等遺址的相關問題提供新的線索。2022年1月,考古工作正式開啟,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開展考古調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據介紹,濛溪河遺址包含多個地層及較豐富的遺物,目前為止共出土各類石器和動物化石千余件,石制品包括典型的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等。動物化石都比較破碎,部分可鑒別種屬,包括牛、犀牛、大象、鹿等,還發現有疑似木器、骨器。同時浮選工作發現大量植物類遺存,以及石制品碎屑、化石等。整體而言,遺址遺存豐富,石制品、化石較多,植物類遺存在舊石器時代遺址中得以大量保存非常重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遺址還發現了疑似骨器和木器,這在舊石器遺址中也不多見。
專家現場考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專家現場考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通過初步的碳十四測年,濛溪河遺址年代超過4萬年。出土豐富的石制品等遺物表明該區域是古人類頻繁活動的場所,相關發現對研究四川盆地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生計模式、人群遷徙、古環境地貌等學術問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該遺址的材料將進一步完善四川地區乃至中國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的時空框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