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重構全球價值鏈具有時代性,我們很多思想受西方影響,尤其是過去二三十年里中國對世界研究的過程中有時候受西方影響非常大?!耙粠б宦贰背霈F以后彌補了很多的短板,比如全球公共產品供給匱乏的短板、新信任危機出現的國際社會團結合作的短板、全球治理的基礎短板、多邊主義弱化帶來全球體系面臨困境短板等?!耙粠б宦贰睂嶋H上是重構了全球思想價值鏈,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有助于推動各個國家更好的相互理解、和平發展和開展經濟合作。
“一帶一路”研究近些年來出現降溫的趨勢
過去九年來,“一帶一路”中文期刊發文量受疫情的影響,2013年200多篇,2015年1萬多篇,2017年3萬多篇,但2021年比2015年還少,降至2017年高潮時期的1/3。相關中文書籍的數量也在下降,2018年達到了高潮,到2021年降到447本。
外文期刊中關于“一帶一路”的發文量相對平穩,但是近兩三年來也有所下降,從2017年、2018年、2019年的高潮,到2020年、2021年出現低谷,也只有1000多篇。相關外文書籍同樣也在下降。比如2021年“一帶一路”出版書籍只有3本,2019年高潮的時候是37本。
關于“一帶一路”的學術研究也在下降,尤其是2019年、2020年、2021年。對于“一帶一路”,國際智庫研究和新聞報道在某種層面上反而是巨大的增長,但大多是以負面為主,據不完全統計有1400多家國際智庫2021年前9個月共發布674份關于“一帶一路”的研究報告,是2020年同期的2倍,除俄羅斯、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國的一些智庫外,國際智庫研究報告多以負面為主,主要是債務陷阱、透明度不足、投資環境污染、跨境腐敗、威權主義、疫苗外交等等?!耙粠б宦贰庇⑽膱蟮兰ぴ?,大量采取中美在“一帶一路”競爭的態勢,2021年美國推出了B3W和PGRI相關的策略跟“一帶一路”進行競爭,大量講中美之間的競爭。
“一帶一路”研究遇到了國內轉冷、國際扭曲的消極現象,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新變化。國內的研究實際上沒法去對沖國際的扭曲,對“一帶一路”的國際投資、跨境貿易、中外合作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形成了輿情干擾。歐美智庫對“一帶一路”的壓制是其集體共識?!耙粠б宦贰背蔀楦黝愶L險的替罪羊,一些媒體也在唱衰蒙內鐵路,產生了對“一帶一路”投資不正常的干擾。
為什么會遇冷
第一,在“一帶一路”各項貿易數據都在逆勢增長的前提下,我們的研究熱度反而下降,說明我們對于“一帶一路”的研究很多都是假研究、虛研究、追熱潮的研究,很多都是大而化之泛泛的研究,所以這種下降某種程度上是出清,不一定是壞事,遇冷我們更能識破哪些學者是真研究、真追蹤。
第二,大而化之的“一帶一路”研究在疫情期間陷入了沒有新選題、新內容的窘境,這個時候非洲研究有更多的新選題和內容,聚焦一個國家,就一些項目、一些現象進行更加細致、詳細的研究,可能就更加能出成果。
第三,國內對于“一帶一路”持續性和斗爭性的預估和認知是非常不足的,以為“一帶一路”搞上幾年就結束了,實際上并不是如此?!耙粠б宦贰睂懭搿笆奈濉币巹澓?035年愿景目標,寫入了憲法和《中國共產黨章程》,寫入了黨的二十大報告,說明“一帶一路”肯定要繼續做很多年,但研究的持續性其實并沒有做好。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一帶一路”目前面臨的國際競爭實際上從長期的角度來看是在建設的質量上,短期來看是中外輿論戰的競爭,也就是說“一帶一路”長期要拼質量,短期要高度重視輿論戰。因此要保持一定的研究熱度,要跟國內外斗爭相結合。美國的一些智庫推出了持久戰這樣的報告非常值得我們關注。
如何重塑全球思想價值鏈以及如何在未來開展研究
第一,堅決做斗爭,要駁斥那些美國少數政治人物對“一帶一路”的歪曲,深度揭露某些智庫對“一帶一路”唱衰和抹黑的圖謀,高度警惕美國借“一帶一路”制造沿線國家動蕩局勢和轉嫁其國內矛盾。
第二,“一帶一路”研究還要解決內部的問題,關鍵在于中國智庫和學者要更多地深入、更多地進行創新研究。
最后我還有一些建議:一定要高度重視“一帶一路”研究,2023年還要繼續召開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我們要把“一帶一路”的戰略堅定性研究和策略靈活性研究相結合,堅持持久性研究和合作性研究相結合,堅持創新性研究和傳播性研究相結合;建立“一帶一路”研究基金,強化“一帶一路”斗爭性的研究,對內要資政,對外要強化斗爭意識,強化思想的爭辯,在全球思想價值鏈中看待這個問題;合作成立“一帶一路”研究會,更多地加強跨國合作研究,真正有效地形成跨國“一帶一路”合作研究的紐帶,這樣才可以找到更多更重要的選題、領域、方法,推出更多高質量的報告。
(本文系作者在浙江省區域國別學建設與共建“一帶一路”研討會暨浙江師范大學非洲區域國別學院揭牌儀式上的主旨報告,不代表本網觀點。中國社會科學網 王晏清/整理)
?。ㄗ髡呦抵袊嗣翊髮W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