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敝袊厣鐣髁x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兩個結合”,譜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篇章,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深刻領會“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確保思想認識更深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笔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兩個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觀察世界、引領時代、指導實踐,堅持以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做到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與時俱進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創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深化了對“三大規律”的認識,洞察了時代風云,把握了時代脈搏,順應了時代變局,引領了時代潮流,提出了解決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了科學思想方法,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了與時俱進的最新理論成果,更好地指導了中國實踐;其次,“兩個結合”立足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深入總結了我們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經驗,精辟概括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過程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進方向,標注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時代新高度,為馬克思主義在當今時代的大發展作出了開創性、全面性、歷史性貢獻,推動了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繁榮發展,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
深刻領會“兩個結合”的科學內涵,確保行動自覺更主動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入總結了我們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經驗,系統闡述了“兩個結合”的科學內涵,深刻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新發展的內在機理,在本質上指明了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堅持以時代和實踐重大問題導向,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皟蓚€結合”中的“第一個結合”本質上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著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的具體實際問題?!暗诙€結合”本質上是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實現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通。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絕非偶然,本質上是同我國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和廣大人民的價值觀念相融通。馬克思主義的主張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中華民族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高度契合,使馬克思主義充盈著日益濃郁的中國味、日益深厚的中華情。
深刻領會“兩個結合”的內在邏輯,確保政治站位更堅定
“兩個結合”科學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內在理論邏輯、現實邏輯和文化邏輯。從理論邏輯上看,“兩個結合”從思想理論層面闡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演進發展的深層邏輯,科學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發展的內在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是空洞抽象的條文,而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我們所講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是指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以及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指導下揭示的自然、社會和思維認識各方面的客觀規律,得出的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客觀規律,得出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兩個必然”歷史結論。不論是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還是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根本上是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貫穿其中,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統領對中國具體實際的認知判斷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揚。從現實邏輯上看,實踐不斷,理論創新不止,實踐的深入發展持續推動理論的不斷創新。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抬頭,世紀疫情仍在蔓延,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持續加??;而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實踐條件的不斷變革,使中國具體實際不斷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內涵不斷豐富。從文化邏輯上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在中國“活”得更好,文化精神融通契合,是馬克思主義扎根中國的首要前提?!皟蓚€結合”的重大論斷標志著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邏輯和內在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作為外來文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務必先圖存活、再圖發展。存活的前提是文化精神融契合,不產生排斥反應,發展的關鍵是解決中國需要解決的時代課題。
深刻領會“兩個結合”的價值旨歸,確保文化育人更有效
首先,弘揚踐行“兩個結合”,要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最新的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要在踐行中,緊緊抓住“兩個結合”的核心價值旨歸,確保文化育人實效。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推進“兩個結合”。堅持“兩個結合”,必須堅持人民立場,站穩人民立場,用人民語言言說,用人民語言傳播黨的聲音,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突破“卡喉嚨”問題,形成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其次,弘揚踐行“兩個結合”,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始終基于文化育人,批判吸收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資源,正確理解、妥善處理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當代與未來的關系,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繼承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批判借鑒西方文明發展演進過程中的文化成果,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的重大問題,把握中華民族與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趨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本文系2022年成都理工大學“雙一流”建設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項目“‘大思政課’建設的學理基礎與實踐路徑研究”(項目編號:ZDJS200208)的階段性成果】
?。ɡ铊?,成都理工大學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學術期刊中心主任;谷照亮,成都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