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話語權建設中,智庫發揮著重要作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研究世界政治經濟發展走勢,不斷提出和完善應對時代之變的中國方案,是我國智庫研究的重要論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效顯著
在1月16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主辦的2023宏觀形勢年度論壇暨第四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表示,智庫的本質是思想力,任何一個全球知名智庫只有首先發出時代思想之聲,才能有足夠的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探討中國和世界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是智庫領域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
2023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十周年。十年來,這一理念越來越受到各國廣泛的歡迎和響應。在雙邊層面,中國同巴基斯坦、老撾、柬埔寨、泰國、印尼、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共同推動構建了不同形式的命運共同體;在地區層面,亞洲、亞太、中國—東盟、瀾湄國家、中非、中阿、中拉、中國—中亞、上合組織等共同體穩步發展;在全球層面,網絡空間、核安全、海洋等命運共同體應運而生,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多次被寫入聯合國、金磚國家等國際組織的決議或者宣言中。
外交部副部長謝鋒表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在過去十年中越來越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沒有哪個國家能獨立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要破解困局就必須開展全球行動、全球應對、全球合作,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邁進。
在謝鋒看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空泛理念,而是豐富實踐,不是單打獨斗,而是共商共建。對此,他認為,一要堅持共同發展,為破解全球發展赤字注入動力;二要促進共同安全,為實現人類持久和平貢獻力量;三要推動共同開放,為深化合作共贏創造機遇。特別是新時代新征程中,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堅定朝著實現黨的二十大確立的發展戰略和目標邁進。
中國經濟仍是“穩定之錨”
后疫情時代,我國經濟會呈現中高速增長態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廖群代表團隊發布了《劫后重啟:后疫情時代的世界經濟和中國未來》報告。報告預測,2023年我國發展質量將不斷提高,進一步向現代化邁進。從整體看,未來我國在科技發展方面會出現進一步躍進態勢,在產業結構方面將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進軍,結構水平不斷升級。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當前,中國經濟仍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穩定之錨”,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變,長周期穩中求進、穩中向好、穩中向遠、穩中向優的基本要素依然穩固。因此,2023年,只要破除影響中國經濟的軟硬約束,中國經濟就會經歷修復、恢復、強勁反彈三個階段,為2024年和今后更長時期的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認為,2023年是我國整體推進現代化的重要契機。未來我國要爭取在“十四五”期間使人均國民收入接近一年1.3萬美元,而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國至少需要實現GDP4.9%的年均增長速度。在高質量發展前提下,這個速度量值不僅帶有經濟意義,也帶有整個現代化全局下社會、政治等多方面的綜合性意義。
為現代化建設持續貢獻智庫力量
面向未來,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我國還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戰,積極發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充分利用AI技術、大數據等新技術建設新型制造強國,以新型產業結構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在實踐上,這些宏偉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理論的指導,這就對我國的智庫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劉細文看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中國特色智庫建設提出了兩方面要求:一是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決策依據;二是要構建國際新話語體系,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創造新機遇。未來,我國智庫機構的核心價值應體現在思想生產和溝通平臺建設方面。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也是中國智庫區別于其他國家智庫的根本標志。在張東剛看來,未來智庫研究首先要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引,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其次,要以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為導向,做持續貢獻中國智慧的瞭望者。再次,要以推進文明交流互鑒為目標,做傳播中國聲音的示范者,向世界展現中國發展之理、中華民族之治、中華文明之美,不斷增強用中國智慧深入研究世界變局的能力和用中國方案妥善解決世界問題的能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強大的中國力量。
智庫作為建制化、專業化的機構,是一國政策體系和政策執行體系的組成部分,中國特色智庫研究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除了新技術這些硬實力外,軟實力也是我國智庫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在陳文玲看來,中國軟實力最大的底氣就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特別是在當前國際輿論場博弈和交鋒中,很大程度是話語權之爭、敘事能力之爭和輿論引導能力之爭。在這種形勢下,我國智庫必須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推動文明交流,展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光明前景。在強國道路上,我國智庫的歷史責任就是要成為理論的創造者、輿論的引導者、政策的設計者、國家戰略的探索者和國際交流的貢獻者。
賈康認為,學者要保持責任感和使命感,就要堅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智庫研究中,要特別注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學者間應以嚴肅、坦率、研討的方式來深入交流,按照實事求是、正本清源的態度達成科學認識??傊?,所有的智庫和研究者都應在秉承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方面為我國智庫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