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闡釋解讀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社會科學院團委、中國社會科學網聯合開設【社科青年說·二十大精神筆談】欄目,邀請青年專家學者,結合自身理論和學術優勢,聚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聚焦事關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系統化、學理化闡釋。
閆冰倩,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投入產出分析、全球價值鏈與環境,曾先后在《Energy Economics》《統計研究》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并有文章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F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項目、重大項目的研究工作,參與國家發改委等課題多項。先后獲得國際投入產出會議Best Presentation Prize(2016、2018),中國產業經濟研究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2020)、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經濟學年度優秀論文(2021)、《金融研究》年度優秀論文(2022)、第八屆《中國工業經濟》優秀論文、第四屆“中國工業經濟學會青年杯論文競賽”最佳論文等。曾為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多份雜志專欄貢獻智庫力量,決策報告曾數次被中辦采納應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之一,并強調“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輝煌篇章。
為了人民,推動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推進共同富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集中體現,直接關系著黨的執政根基和民心所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準確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標價值:一是共同富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現實基礎,在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實現人民精神的普遍富足、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二是共同富裕要全面、及時回應和滿足人民意愿與訴求,建設和完善共同富裕政策制度體系,發揮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度化地反映到決策過程中,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的果實。
共同富裕是在動態中向前發展、從低層次向高層次躍升、從局部到整體拓展的過程。一方面,共同富?!暗炔坏谩?。隨著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吹靡?、摸得著、真實可感。另一方面,共同富裕也“急不得”。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目標,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充分認識促進共同富裕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行穩致遠。促進共同富裕要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公共服務差距和流動機制等問題。特別是在收入差距方面,完善分配制度,著力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拓寬城鄉居民要素收入渠道,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和精準性,發揮好第三次分配作用,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障人民收入的公平分配,讓每個人都可以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果實。在公共服務差距方面,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完善養老、托育和醫療保障體系,加快縮小社會救助的城鄉標準差異,完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在流動機制方面,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提升整體教育質量,同時構建充分發揮每個人才干的體制機制,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暢通向上流動通道,使每個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
依靠人民,促進經濟發展
為了人民而發展,發展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發展,發展才有動力。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發展經濟,在發展中不斷增進人民福祉。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萬美元,我國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改善和提高。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從各國發展經驗來看,一些國家只憑借資源、人口等某種優勢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到一定水準,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0000至12000美元的中等收入水平后,陷入增長停滯的狀態。這就決定了新時代的發展必須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換,只有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中國才能將經濟增長的潛力轉化為具體可感的紅利,將量的積累轉化為質的提升,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民的參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只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才能在新征程上不斷推進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一方面,人民是發展的根基。歷史告訴我們: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要成功,都必須從人民中找到根基,從人民中積聚力量,由人民共同完成。中國共產黨扎根于人民,贏得了人民信任,得到了人民支持,才能夠克服任何困難、無往不勝。另一方面,人民是創造的源泉。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要與群眾路線有效結合,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營造有利于人民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通過教育普及不斷積累人力資本,把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發出來,獲取源源不竭的發展動力,進而不斷創造新的奇跡。
推薦閱讀
【社科青年說·二十大精神筆談59】王天玉: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 奮力開創勞動法治新格局
【社科青年說·二十大精神筆談58】梁亞倫:新時代新征程高校青年工作的創新進路
【社科青年說·二十大精神筆談56】楊子榮:構建高質量國家金融安全體系
【社科青年說·二十大精神筆談55】鄭聯盛: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社科青年說·二十大精神筆談54】李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
【社科青年說·二十大精神筆談53】范文杰:打造辭書傳世精品 助力文化強國建設
【社科青年說·二十大精神筆談52】張弛:以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
【社科青年說·二十大精神筆談51】趙丁琪:警惕資本無序擴張,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