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可為競爭監管提供參考
2023-01-20
作者:王悠然/編譯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本報綜合外媒報道 奧地利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官網2022年12月刊文介紹了該研究所高級系統分析項目主任、首席研究學者埃列娜·羅文斯卡婭(Elena Rovenskaya)等人開展的“生態反壟斷”研究最新成果。他們提出,生態學概念和理論可以復蘇經濟學思想,在動態的數字環境下為競爭法和政策制定提供更好的參考。
數字平臺和平臺生態系統已成為數字經濟運行的基石,它們提供了關鍵的數字基礎設施,促進了全球交往互動,加速了價值共同創造。然而,由此產生的數據、資源、價值也被這些平臺和生態系統捕獲、利用并貨幣化,以獲得超高收入和巨大的市場影響力。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主流經濟學影響著競爭和反壟斷政策。然而,在今天這個快速變化、互聯互通的時代,復雜網絡結構、相互依存、價值共同創造是數字平臺和平臺生態系統的本質組成部分,而主流經濟學模型和理論難以在這些方面為監管機構提供啟示。
經濟學一直受到物理學、生物學、機械力學等自然科學的啟迪,羅文斯卡婭等人認為,生態學同樣可以給經濟學家帶來“靈感”,復雜適應系統理論和系統生態學有助于研發減緩當前數字平臺壟斷行為所需的反壟斷工具和政策。復雜適應系統是非線性動態系統的一種,有多個異質主體/組成元素,主體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不斷適應或學習,由此產生“涌現”,即整體具有其組成部分自身沒有的特性,無法通過觀察單一個體來理解和預測整個系統。系統生態學基于系統思想、綜合、建模的形式化程序來研究生態系統,是系統理論在生態學中的應用。
羅文斯卡婭提出,關于經濟主體的機械論心智模型的特征與數字經濟的特征形成鮮明對比。前者包括利益最大化決定論、經濟軌跡的連續性、對市場趨勢作出反應時的決策和行動可逆性等;后者包括目標不明確、經濟動態具有路徑依賴、長期可預測性低等,這些顯著不同的特征意味著主流經濟學模型不善于理解復雜數字生態系統的本質特征?!吧鷳B反壟斷”研究主張在復雜適應性理論視角下分析數字經濟及其主體和平臺生態系統,而非采用傳統經濟學模型。正如經濟學曾受到自然科學的啟發,經濟學也可以借鑒系統生態學來更好地理解數字經濟的錯綜復雜之處。
在羅文斯卡婭看來,將系統生態學作為復雜適應系統理論的源域(source domain),運用科學類比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找到既能復興數字市場競爭,又不妨礙數字平臺和平臺生態系統創新的政策工具。類比指的是兩個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在科學中類比被用于對通常不可觀測的現象提出見解、假設、問題、解釋。類比常被視為新思想形成的基礎,美國認知科學家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Douglas Hofstadter)曾將類比稱為“人類思想的命脈”。
2022年11月,巴西熱圖里奧·瓦加斯基金會里約熱內盧法學院和俄羅斯金磚國家競爭法律與政策中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共同舉辦“金磚國家+數字競爭論壇”。會上,金磚國家和中亞地區的經濟學和競爭法領域學者、政策制定者及利益相關方探討了數字經濟給監管機構帶來的巨大挑戰,羅文斯卡婭介紹了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高級系統分析項目“生態反壟斷”研究的最新成果。
對于在新視角下研究數字經濟,論壇參與者總體而言持積極態度。南非競爭委員會前主席特姆賓柯西·博納科勒(Tembinkosi Bonakele)強調了采取新研究途徑的必要性。他還表示,“生態反壟斷”研究有望幫助人們制定新穎的、適應數字經濟的高度復雜性的競爭政策工具。巴西Insper教育與研究學院監管與民主中心(CRD)教授保羅·福爾金·德阿澤維多(Paulo Furquim de Azevedo)表示,考慮到當前主流經濟學研究途徑的局限性,來自生態學的見解或可為競爭監管機構實現關鍵目標趨同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