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具備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的堅實基礎
十年來,我們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國家安全領導體制日趨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得到有力維護,國家安全全面加強,為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提供了堅實基礎。
一是國家安全領導體制高效權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國家安全領導體制改革,成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擔任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建立起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以來,不斷強化國家安全工作頂層設計,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推動國家安全工作實現了從分散到集中、遲緩到高效、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變革。近年來,黨中央出臺《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安全工作條例》《黨委(黨組)國家安全責任制規定》等一系列法規,進一步從制度上強化了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系統回答了國家安全工作“誰來領導”“領導什么”“怎么領導”等重大問題,確保國家安全工作牢牢掌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手中。
二是國家安全理論指引煥然一新。2014年4月15日,在十八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我國國家安全的新形勢新特點,深刻總結中國歷代興衰成敗、世界大國興衰成敗,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傮w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國家安全篇”,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具有重大理論意義、歷史意義、時代意義和實踐意義??傮w國家安全觀第一次提出了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第一次構建了維護國家安全的總體布局,第一次系統回答了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如何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實現了我們黨在國家安全理論上的歷史性飛躍。在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下,我們黨對國家安全的認識提升到新的高度和境界。
三是國家安全斗爭實踐成效卓著。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研判“時”與“勢”,辯證把握“?!迸c“機”,進行了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圍繞政治安全這個根本,制定香港國安法,派駐香港國安公署,修改完善選舉制度,粉碎了港版“顏色革命”,推動符合香港實際的民主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圍繞人民安全這個宗旨,舉全國之力開展脫貧攻堅,消除了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圍繞生物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圍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外部安全問題,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些偉大斗爭實踐,使國家安全工作得到歷史性全面加強,為保障中國式現代化穩步推進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是國家安全體系能力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加緊構建形成,以國家安全法為引領,制定出臺國家情報法、反恐怖主義法、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國防交通法、網絡安全法、核安全法、外商投資法、數據安全法等一系列國家安全法律法規。國家安全戰略體系逐步完善,進一步明確了國家安全戰略指導方針、中長期目標和重點領域國家安全政策,指導統籌用好各種戰略資源和國家戰略手段。2021年11月審議通過《國家安全戰略(2021—2025年)》,對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統籌做好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方向國家安全工作作出部署。國家安全工作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圍繞總體國家安全觀涉及的諸多領域,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形成一體推進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協同聯動工作格局。推進建立國家安全情報信息工作協調機制,完善國家安全風險評估機制、國家安全審查和監管制度、國家安全危機管控制度、國家安全保障體系等一系列制度機制,國家安全工作合力和整體效能進一步增強。國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納入“十三五”、“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中央持續加大對維護國家安全所需的物質、技術、裝備、人才、法律、機制等方面保障能力建設,不斷增強國家安全保障能力,更好適應了國家安全工作需要。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家安全體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搭建,國家安全能力顯著增強,對國家安全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p>
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必須把握的幾對關系
一是要著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發展和安全,是對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歷史上大國興衰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發展和安全辯證統一關系的深刻認識和把握,是著眼于在不穩定不確定發展環境中更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部署。沒有發展,安全就沒有保障;沒有安全,發展就不可持續,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去。必須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既通過發展提升國家安全實力,又深入推進國家安全思路、體制、手段創新,營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在發展中更多考慮安全因素,努力實現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全面提高國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是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堅持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有機統一。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門提出要“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們要在變局中把握規律、在亂局中趨利避害、在斗爭中爭取主動,切實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國家安全,要立足國際秩序大變局來把握,立足防范風險的大前提來統籌,立足我國發展仍面臨新的戰略機遇來謀劃,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把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要看到,塑造是更高層次、更具前瞻性的維護,要充分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引導國際社會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塑造國家安全,不是要走國強必霸之路,而是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對現有國際秩序推倒重來、另起爐灶,而是在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基礎上,與世界各國一起與時俱進完善全球治理體制機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堅持合作共贏,堅持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強大正能量。
三是根據國家安全規律特點,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當前,政治、國土、軍事安全等傳統安全領域仍然是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任何時候都必須抓住不放。同時,生物安全、極端氣候、網絡攻擊、恐怖主義、公共衛生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風險日益上升。面對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交織疊加的新形勢,必須統籌兼顧、綜合施策。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統籌推進各領域安全、統籌應對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發揮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作用、用好國家安全政策工具箱等重要要求,全面掌握各類危害國家安全的新行為、新動向,構建集各領域安全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統籌應對各領域安全風險挑戰。
四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外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更好統籌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安全是發展的前提,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要做到“六個堅持”: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別國內政,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摒棄冷戰思維,反對單邊主義,不搞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不能搞雙重標準,反對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共同應對地區爭端和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問題?!?/p>
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的重要著力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表明新征程上的國家安全工作將以構建新安全格局為統領,以高水平安全保證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被進一步提上議事日程。新安全格局與新發展格局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相適應,也將加快構建發展和安全相互促進、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相互支撐的新安全格局。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既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保駕護航之需,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重點有四方面任務。
一是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完善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健全國家安全體系的關鍵在于科學合理推動國家安全力量布局,使之與國家實力相適應、與時代任務相匹配,構建全域聯動、立體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
二是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權益,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的重點是要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三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國家安全的著眼點在國內,國家安全的基礎在國內,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建設平安中國,是實現社會穩定的必由之路。
四是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建立現代化的社會治理體系,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確保社會穩定和實現國家安全的必由之路。
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將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引,對標對表新發展格局,實現發展和安全有效統籌,人民安全和政治安全有機統一,國家利益有力維護,重點領域安全有序兼顧,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穩步推進。
(作者系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中心副秘書長,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