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互聯網在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生機勃勃活力迸發的數字文化、推動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籌帷幄、統攬全局,指引我國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闊步邁進,我國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步履堅實,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從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來看,相關核心數據持續提升,標志著我國互聯網行業穩步發展,網絡強國建設成就斐然。
我國互聯網發展成就卓著
十年來,我國互聯網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在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技術創新、數字經濟產業、數字社會發展和數字政府建設等方面水平顯著提升,互聯網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社會變革的重要動力。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為數字化發展筑牢根基。十年來,我國互聯網基礎資源持續發展,從2012年6月到2022年6月,我國IPv6地址數年復合增長率達19.7%,IPv6規模部署成效顯著,互聯網基礎資源生態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十年來,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從銅線到光纖,從3G到5G,實現跨越式提升,光纖網絡和5G獨立組網網絡全球領先,光纖接入(FTTH/O)端口已達到9.85億個。截至2022年6月,開通5G基站累計達到185.4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17.9%,高效泛在網絡加速成形,我國成為第一個5G全覆蓋的國家,實現了“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十年來,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信息服務基礎設施、科技創新支撐類基礎設施、信息化支撐類基礎設施建設均取得顯著成效,為加速新技術、新業態創新,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升級夯實發展基礎。
技術與產業創新融合提速、產業數字化如火如荼。十年來,互聯網驅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中加速創新應用,產業數字化轉型不斷取得新突破。十年來,我國5G與產業融合應用創新走在世界前列,5G和千兆光網融合應用加速向工業、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推廣落地,正在向“廠廠用5G”加速推進。十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實現從無到有,技術應用創新加速發展,平臺體系加速構建。工業互聯網在推動制造業等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ヂ摼W技術的迭代、演進與創新,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的底層基礎,成為經濟內循環的新動力。
數字產業化蓬勃發展,加快釋放數字經濟新動能。十年來,各類互聯網應用繁榮發展,網絡支付、短視頻、網絡直播等互聯網應用快速興起,有效打通線上線下娛樂、消費、生活等應用場景。十年來,我國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網絡零售市場,2021年全國網絡零售額超過13萬億元,連續9年保持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市場地位。十年來,我國核心數字產業邁上新臺階,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業、通信業和互聯網的收入總規模穩步增長,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網民群體和互聯網市場,消費電子產銷規模均居世界第一?;ヂ摼W作為信息技術產品應用的重要載體和數字社會的互動平臺,正驅動我國數字產業化蓬勃發展,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農村及老年群體加速融入網絡社會,共享數字發展紅利。作為數字社會的互動平臺,互聯網聚集了全球最龐大的網絡群體,為各類人群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數字發展紅利提供支撐。十年來,隨著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升,我國通信難、通信貴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網民群體進一步從城鎮向農村群體延伸,農村互聯網普及率從2012年6月的23.2%上升到2022年6月的58.8%,數字技術與農業加速融合,農村電商為農村消費升級和農產品上行提供了渠道。十年來,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行動持續推進,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占網民整體的比例大幅提升,從2012年6月的1.4%上升至2022年6月的11.3%,用戶規模已達1.19億。出行、消費、醫療等各類互聯網應用為老年群體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使其共享科技進步、時代發展的紅利。
網絡空間法治進程穩步推進,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日益完善。網絡安全是數字經濟與數字社會穩定運行的前提和保障。十年來,我國網絡空間法治化進程加速,互聯網治理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夯實,依法治網格局逐步形成?!吨腥A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逐步構建起網絡空間治理的戰略規劃及標準規范體系,為億萬群眾在網絡空間擁有更多安全感提供了堅實保障。十年來,我國互聯網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有關部門多次集中開展“凈網”、“劍網”、App專項治理等網絡生態治理行動,進一步強化平臺經濟反壟斷監管,不斷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切實解決擾亂市場秩序、侵害用戶權益、威脅數據安全等問題,網絡空間更加清朗,網絡生態得到明顯改善,為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提供保障。
互聯網政務建設突飛猛進,社會公共服務更加普惠高效。十年來,政府服務線上化加速推進,“一網通辦”“掌上辦”等成為政務服務標配,互聯網政務服務成效顯著。截至2022年6月,互聯網政務用戶規模已達8.92億,占網民整體比例達84.9%,互聯網政務實現了從信息服務為主的單向服務向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一體化政務服務的跨越發展。十年來,政府數字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應用到行政審批、市場監管等政府管理服務場景中,進一步提高政府治理和服務的效率和水平,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普惠高效的高質量服務。
推動我國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當前,互聯網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運行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支撐。經過近30年的發展,互聯網推動我國數字經濟邁向新發展階段,驅動社會從信息化走向數字化、智能化。建議從以下五個方面更好推動我國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
一是統籌推進大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傳統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有很大區別,數字基礎設施的生命周期在5年左右,如果不能有效發揮作用會造成投資的巨大浪費。建設大型數字基礎設施時,需統籌考慮區域資源稟賦和要素比較優勢,避免資源閑置和浪費。
二是體系化推進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以統籌發展數字基礎設施為抓手,體系化推進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基于自主可控核心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等軟硬件產品,開發數字基礎設施平臺級產品,形成自主可控核心技術、產品的“微觀生態”,并持續在行業推廣應用形成核心技術發展“中觀生態”?;陂_源指令集、開源EDA工具鏈研制行業應用專用芯片,加快研制面向量子網絡的核心技術產品,加快研制支撐空天地、人機物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新一代數據庫系統,開展新型互聯網絡架構研究。
三是提前部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迭代發展,應基于未來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加大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的實驗驗證、統籌規劃和前瞻部署,加快量子網絡規模實驗驗證部署。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總量占GDP比重近40%,主要依托傳統互聯網形成獨特發展優勢,發展量子網絡對確保我國數字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應加快研制面向萬物互聯的新型數據交換網絡和交換中心,建設特定應用專有網絡。
四是以融合型數字基礎設施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統籌推動融合型數字基礎設施平臺建設,如融合大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云計算中心等為一體的融合型數字基礎設施平臺,構建融合創新網絡,推動“大規模融合計算平臺+云算力網絡+邊緣計算”的區域創新服務支撐平臺建設。
五是積極參與全球互聯網治理、數字治理,大力建設數字絲綢之路。當前,全球互聯網治理、數字治理呈現區域化、政治化傾向,技術保護主義、數據保護主義盛行。我們要在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下積極參與全球互聯網治理、數字治理有關組織、標準、規則建設和制定,大力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提升我國數字經濟國際影響力,把握全球互聯網治理、數字治理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當前世界動蕩變化,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不確定性增加。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要堅定信心,大力發展互聯網技術與應用,不斷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邁向新臺階,為我國經濟發展穩中求進、行穩致遠夯實堅固根基。
作者:曾宇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