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并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面對科技發展帶來的新變化,探討如何將數字思維和數字技能融入我國的對外傳播中,尤其是融入國際傳播話語中,以提升效能,促進其高質量發展,無疑具有現實意義。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邁克斯·泰格馬克在《生命3.0》一書中將人類當下的存在方式視為“生命2.0”版本,其意指人類依靠進化獲得硬件,即身體的基本機能;通過學習和思考構筑軟件,即人類的思維能力與創造力。對于泰格馬克這樣的人工智能專家而言,其討論范疇已經不是機器如何模擬人的存在并構成對人類的威脅,而是關注人的存在方式需要模擬機器(硬件、軟件)來獲得表達(即話語)。這也提示我們,人工智能不僅意味著技術進步,更為重要的是,它構建了一種新型的社會關系和一套特殊的話語,不了解這套話語體系,就無法進入智能世界。
這里的“話語”(或話語體系),是指話語形態,它以意象化的方式反映社會生活和社會心理,是主觀見諸客觀的過程。隨著傳播技術的更新發展,話語形態必然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從國際傳播的角度看,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新特征,為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的拓展與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我們首先應當熟悉并掌握具有未來特征的智能話語,在此基礎上對國際傳播話語體系進行再構建,為其高質量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第一,智能化的話語構建。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術,使人類語言與機器語言實現了深度融合。通過對人類語言的學習和靈活運用,智能化的計算機系統在語言識別、語言翻譯、語言交互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人與機器之間、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交互交流已經變成現實,并且正在給傳媒業帶來生產方式、傳播方式、運營方式、消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變化。這些變化在新聞傳播中(包括國際話語中)已經初步顯現。例如,《今日美國》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大規模創建視覺和交互式內容,形成了新的編輯門類——動態編輯。這種新的編輯類型不僅對新聞報道產生了影響,也成為媒體爭奪受眾注意力的重要手段。美聯社與世界上唯一的公共自然語言平臺Wordsmith創始人合作,將季度財報智能化,使報告生產量增加了12倍。不僅如此,人工智能技術還為媒體平臺開發出一些新的功能,如AI+NEWS帶來全新的新聞生產模式;媒體的智能聊天程序使受眾與新聞之間的交互性進一步增強;等等。美國羅格斯大學新聞與媒體研究教授約翰·V. 帕夫利克將人工智能可以為新聞業帶來的好處歸納為: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新聞報道的效率和可靠性;可以提高速度;幫助新聞媒體在減少資金投入的情況下繼續創造高質量的新聞;可用于幫助事實核查和產出高質量新聞。他還認為,稿件撰寫—語音轉化—視頻轉化—視頻合成—流媒體播出的全鏈條自動化,可以提高新聞采集和制作的效率并降低成本。如能使用得當,自動化可以讓人類記者從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專注于更多的調查報道。帕夫利克同時認為,人類記者仍需繼續在審查和監控自動化新聞過程中發揮核心作用,這一點至關重要。
騰訊公司的Dreamwriter以及“AI合成主播”和“媒體大腦”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也使傳統媒體時代單一的文字語言、音像語言以及文學藝術作品的敘事話語逐漸走向融合,并出現相互轉換的趨勢?!癆I合成主播”是2018年11月7日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搜狗與新華社聯合發布的全球首個全仿真智能AI主持人;2020年5月,搜狗聯合新華社推出的全球首個3D AI合成主播“新小微”正式亮相,為全國觀眾帶來了最新的兩會新聞報道?;谒压啡斯ぶ悄芎诵募夹g“搜狗分身”打造的“新小微”,拉開了中國傳媒行業全面進入智慧時代的序幕。而新技術、新應用帶來的變化,必將對國際傳播效能產生全面而深刻的影響,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并提前進行話語體系的布局與創新。
第二,場景化的話語構建。所謂場景化,是指在互聯網情境下,利用移動通信設備構建的社交環境以及人的需求被滿足的過程。與場景相關的五個概念是:大數據、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傳感器和定位系統,又被稱為“場景五力”,它們共同搭建了移動互聯時代的場景。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雷·庫茲韋爾在《奇點臨近》一書中表示:人工智能和科技的發展讓新的場景造物不斷涌現,而每一次新場景的質量積累,都預示著一次生活和情感的重塑與新生。事實上,元宇宙就是這樣一個新場景。從目前的情況看,雖然游戲產業是元宇宙的最初入口,但元宇宙不僅僅是游戲,其本質是通過空間數字化以及沉浸式技術,讓用戶以虛擬身份在其中進行交互、娛樂、學習、工作、購物等活動。所謂場景化的話語建構,就是要求傳播主體了解這一用戶群體的交流方式和話語方式,以場景化思維解鎖新的應用規則,進一步拓展國際傳播空間。所謂場景化思維既是一種基于海量信息的計算思維,也是一種推演和模擬思考能力,包括在信息、內容產品上線前就能精準預測到用戶的接受程度、使用情況和實際效果,并提前做好預案。此外,場景化思維的一個重要考量是用戶體驗。
有研究表明,虛擬場景中,年輕的主力消費人群更加注重個性體驗,這方面的特征應當予以重視。為此,需要傳播者了解場景中的交互行為、溝通方式及話語方式,使信息和內容生產更多圍繞用戶的實際情況和消費習慣展開,以被群體認同的觸達方式實現傳播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良性互動。這有助于突破國際傳播中新聞信息一旦生產和銷售,傳播行為即告結束的局限性,把單次消費變為重復性消費,提升用戶對信息產品的黏性,以獨特的場景體驗構建品牌優勢。因為年輕的主力消費人群更加注重個性體驗,游戲、元宇宙等新場景也必將成為國際信息傳播的一個重要平臺。事實上,基于智能技術的發展,以元宇宙為載體的傳播場景不僅可以幫助人們跨越物理邊界去接觸全球朋友圈和輿論場,也有助于國際傳播內涵與外延的進一步拓展。鑒于此,我們需要以新的思維方式,從用戶體驗和內容生產方面考慮場景的構建問題,為數字時代的國際傳播開辟新的平臺與路徑。從這個意義上說,關注元宇宙對于國際傳播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理論、現實意義。當然,包括元宇宙在內的虛擬空間存在的問題,比如一些社會問題和道德倫理問題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防范。
第三,多樣性的話語構建。所謂多樣性的話語構建是指語言形式、信息通道、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上構建的話語體系,應當具有顯著的全球性特征,可以在跨時空、跨國界、跨文化的數字空間里產生影響。
首先,多樣性的語言。數字時代的語言形式多樣,包括文字信息、繪本圖畫、表情符號、網絡數字語言等,這些都極大拓展了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內涵;語言資源也很豐富,包括文本語言、有聲語言、視覺語言等。此外,通過各種翻譯軟件,多語種、多語態間的信息交互和情感表達可以不受限制,這又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時空界限。多種語言信息的交互傳播,為人們觀察世界、認識和了解世界提供了多元視角。
其次,多樣性的終端。數字通信終端的多樣性使世界各地的人們得以使用不同種類、不同制式、不同性能的終端設備,接入開放的數字空間,獲取信息并實現有效的溝通交流,從而為全球公眾,尤其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傳播資源上的紅利,使之能夠借助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實現超越式發展,打破既有的信息壁壘,進行智能話語接軌,繼而實現話語突圍。
最后,多樣態的技術平臺與應用。如今,智能技術正在引領社交媒體邁向智能化,它內在表現為社交關系的智能化與內容生產的智能化,外在表現為可穿戴設備、大數據、網絡算法等多種智能化技術手段與社交媒體的交織發展。大數據技術與機器學習算法的融合,帶動了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大數據與社交媒體的結合為用戶畫像提供了技術支撐,使信息推薦更為精準。而這些變化中的、多樣態的技術平臺與應用,都將極大改變原有的信息傳播環境,為新時代國際傳播多樣性的話語建構打下堅實基礎。
當然,在利用智能技術進行信息傳播的同時,我們也要有效預防技術應用帶來的負面效應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總之,未來的國際傳播是智能技術驅動下的傳播,是數字化形態的傳播。我們要深入研究數字時代國際傳播的規律與特征,熟悉并掌握數字形態的話語表達,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新時代中國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再建構做好研究布局、戰略規劃和應對準備。這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題中之義。
?。ㄗ髡呦抵醒朊褡宕髮W特聘教授)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