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報訊 (記者王春燕)1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22年度重大科研成果發布會在京召開,發布了26項重大科研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高培勇出席會議并致辭。
■會議現場本報記者 朱高磊/攝
高培勇指出,作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的一個標志性工程,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自啟動實施之日起,就將緊扣時代脈搏、緊緊圍繞事關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研究作為工作重心。圍繞這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而貢獻力量,并定期發布重大科研成果。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取得了一大批優秀科研成果。經過嚴格的評審程序,我們從中遴選出26項有顯著決策影響、學術影響、社會影響和國際影響的代表性成果向社會發布,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支持。
高培勇表示,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始終與時代同發展、與人民齊奮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落實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黨中央關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新部署新要求,充分發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作為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國家隊”,高質量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重點實驗室”建設有序推進;設立“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重大研究專項;持續組織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理論叢書”“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叢書”等系列重大規劃項目。在新的一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將繼續凝心聚力、踔厲奮發,胸懷“國之大者”,聚焦事關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儲備性研究,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貢獻力量。
據介紹,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出版專著近400部,發表學術論文近6000篇,研究報告近3000篇,以及大量的學術資料、古籍整理、譯著譯文、工具書等形式的研究成果。此次發布的26項重大科研成果,展示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22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展示。本報記者 朱高磊/攝
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深入宣傳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實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深刻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推出了《新時代新思想標識性概念叢書(第三輯)》《“新時代這十年”叢書》(10卷)、《中國學手冊·新時代中國卷》《中國農村改革四十年研究叢書》(9冊)等研究成果。
圍繞傳統文化與人文基礎學科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世界文化交流的歷史,推出了《杜集珍本文獻集成·宋元卷(第一輯)》(共16冊)、《中華創世神話研究工程系列叢書·數據輯錄系列》(8種)以及《天道與政教——先秦儒家天道觀與政治思想》《西班牙語小說發展史》等成果;關注學術前沿,拓寬研究思路,推出《人工智能的神話或悲歌》,集中探討了現代人工智能的區分、本質、危險、可能的解決辦法等問題;整合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著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推出《遼祖陵:2003—2010年考古調查發掘報告》(全五冊)以及《中華思想通史資料庫》《中國近代思想通史》《當代中國近代文化史研究》《地圖學史》等成果。
圍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堅持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深入總結中國近代經濟發展經驗,深刻分析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推出了《共同富裕理論探索》《共同富裕論綱》《中國近代經濟史(1937—1949)》《傳統中國的財富積累與分配:1820年代長三角地區社會財富研究》《中國五年規劃發展報告(2021—2022)》《經濟藍皮書:2023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等研究成果,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跟蹤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與實踐,推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晉江經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縣域探索》等研究成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關注世界各經濟體對外開放實踐和發展經驗,探尋“世界怎么了”“世界向何處去”等問題的答案,推出《世界開放報告2021(World Openness Report 2021中英文版)》《制度興衰與道路成敗——世界政治比較分析》《南非土地制度研究》《平成時代:日本三十年發展軌跡與前瞻》等成果,為推動建設共同繁榮的世界提供學理支撐。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承辦。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